近日,应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和中文学院的邀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文化及语言研究系中文教研室主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彦副教授访问川外,并做了两场专题学术讲座。
10月7日下午4:30,在立德楼C栋517会议室,李彦副教授首先做了题为“海纳百川 兼善天下–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面面观”学术讲座,该活动由川外中文学院与加拿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文学院冯桂华教授主持,中文学院和学校其它相关院系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李彦老师与川外学子分享了她在加拿大传播中华文化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中英文双语作家,李彦老师自1997年起在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执教,2007-2022年兼任孔子学院院长。她长期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历史、文学、汉语等课程,致力于在海外推广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组织过多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累了独到的体验与见解。针对如何才能让国外更好接受中国文化的问题,李彦老师从使命的思考、如何建立“认同感”、通过寻找文化间性建立文化自信、应对挑战的实例分析、如何缩小差距、提高效率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并结合自身经历与思考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10月7日晚上7:00,李彦副教授又在立德楼A栋609会议室做了题为“中国抗战时期的国际友人”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也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大讲堂第16期活动,由川外区域国别研究院与加拿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吴妍副教授主持,中心成员陈晓莹、杨少琳、陈黎黎和来自区域国别书院班的本科生、研究生参与了讲座。
在讲座中,李彦老师结合“何为人类共同价值”的主题,讲述了多段个人寻访中国抗战时期国际友人的故事,包括殷墟甲骨文专家明义士、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新西兰女传教士琼·尤恩、加拿大传教士布朗、医生罗明远、托马斯·亚瑟·毕森、基督教主教何明华等,这些故事串成一条线,陆续成书《兰台遗卷》《尺素天涯》《不远万里》……等等,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与国际友人的不解情缘,揭示了全人类的平等正义和共同价值追求。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人生价值与理念”、“当下社会生活过于物质化的倾向”等问题。李彦老师逐一加以解答,她充分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与奉献的意义,鼓励到场学生应当自强不息,努力承接生活挑战,投入国家建设,树立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理念,推动社会平等公正。此外,陈黎黎老师在互动环节还建议将抗战时期国际友人的珍贵史料进行数字化编辑存档,实施数字史料库建设。讲座尾声,李彦老师将自己的代表作品《兰台遗卷》一书赠予部分参会学生。
在下午和晚上的讲座开始之前,10月7日上午李彦老师副教授还访问了川外区域国别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并和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广猛教授、加拿大研究团队成员举行了座谈,双方一致同意将加强白求恩研究、中加关系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四川外国语大学与滑铁卢大学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