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学校在博文楼B区3楼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科研机构总结大会。董洪川校长、祝朝伟副校长、王仁强副校长、科研处处长胡安江、学科办主任赵永峰出席了会议。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负责人和研究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胡安江主持。
在汇报工作环节,陈广猛教授代表区域国别研究院向大家介绍研究院今年3月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进展:包括办公场地的优化调整、建立研究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组织“区域国别研究大讲堂”系列讲座、组织承办2022年第二场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对加拿大研究中心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参加国际化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推进会等等。接着,他还重点介绍了区域国别研究院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计划:首先是是动员研究院下辖的11个研究机构,从7月起每月发布一期《区域国别研究简报》,展示各中心对相关对象国和地区的研究成果;其次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包括与媒体合作,开设国际时事评论专栏,与学校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合作,开拓咨政报告上报渠道;研究院年内还要启动一个出版项目:编撰区域国别研究手册系列丛书,为区域国别研究院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支撑。此外,他还介绍了研究院下半年要开展的一些重要活动,包括主办全国以色列研究论文大赛、模拟金砖国家会议等。
针对各科研机构的工作汇报,祝朝伟副校长做了回应与点评。他首先通报了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集中检查情况。接着他指出,我校科研机构的发展还存在高水平团队打造不够、高水平平台抓手不够、浓厚科研氛围营造不够、高端智库建设时间较短等现实问题。在下一步的科研机构建设中,应做到工作有保障、活动有规划、研究有亮点、体制有保障,实现科研机构的良好运行与提升。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姚继中、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李洪儒、苏杭、当代中国研究院朱士松、首席研究员苟欣文、区域国别研究院陈广猛以及学管学科建设的王仁强副校长,从科研机构的人员、场地、工作机制、运行经费、绩效考核、集体攻关、团队建设、成果培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最后,董洪川校长作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了科研机构现在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人文学科的科研发展需要培育,学校会做好科研机构的保障支持工作,切实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他说,学校理解科研机构所面临的困难,会在接下来的科研机构建设中理顺机制、保障供应。他勉励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务必明确目标、做出精品、做出特色。